鳥喜一開始來台灣時,
選址在台北的蛋黃信義區,
2022年後遷址到大直萬豪酒店的一隅。
午間時段低消$800/人;晚餐時段低消$1500/人,
可接受30日內的線上預約。
第一次嘗試高級板前燒鳥料理,
印象就是用餐時大家都很安靜,
議語緩慢,低聲細語。
當天只有一位師傅獨自執掌炭火,
師傅以嫻熟之姿熟練調節火勢與熱度,
啪嗒啪嗒的扇動聲與低語交織,
構成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。
高級的日式料理店其實就是欣賞一場料理匠人的表演,
師傅們想必都是經過無數日夜的磨練才能上台,
猶記得看過壽司之神店裡的廚師,
需要經過十年的火侯練習,
才能獨當一面地,
製作一份玉子燒,
鳥喜師傅那專注的眼神和專業的態度,
同樣足以讓人凝神欣賞。
開胃菜是油醋雞肉沙拉,
搭配以柚子醬漬的白蘿蔔以及細緻的蘿蔔泥,
不僅開胃,更能在豐盛的餐點中帶來一絲清新,
蘿蔔吃完可以追加。
至於飲品,
我選擇了熱的柚子烏龍茶,
身為柚子重度愛好者,
凡菜單出現柚子必點!
柚子茶是熱水沖柚子醬而成,
換上烏龍茶作為基底,
多了一個茶香,
營造出一種溫潤而清新的口感,
回到家後我也常常這樣泡來喝~
第一串是山葵里肌,
半熟里肌綴上一層細膩而微嗆的山葵,
添了一抹刺激的口感。
由於是里肌部位,
軟嫩中帶點肌肉紋理的嚼勁,
這串雞肉竟可享用至五分熟的烹調程度!
這在傳統觀念中幾乎是不被允許的,
完全顛覆了我對雞肉的先備知識!
第二串是醬燒雞腿肉,
先前的清爽開場結束,
立刻換上外表刷滿醬油亮的雞腿肉,
醬油甜香,
雞腿肉質則是更嫩,
彷彿舌頭可以切斷的程度。
第三串是薄醬秋葵,
這道小菜巧妙地融合了炭火的微妙香氣與蔬菜的自然鮮美,
帶點炭香的秋葵被烤的雖軟,
卻也保有一些清脆,
表皮層的細毛蘸上薄薄一層醬油,
除了吃到鹹香之外還有秋葵的葵味~
第四串是雞丸心,
師傅特意挑選了大顆的雞心,
確保每顆都多汁且軟嫩。
雞心的料理時間如過長會導致硬化,
吃起來味如嚼蠟,
但鳥喜的師傅火侯時間抓得恰如其分,
讓雞丸心的表皮焦脆,
卻容易咬開,
這樣的處理不僅保留了雞心的自然風味,
還增加了口感的層次,
每一口都是對匠人技藝的讚賞,
也是對傳統日式串燒的一次美妙致敬。
第五串是鹽烤雞軟骨,
不單純是軟骨,中間還夾雞腿肉,
一起吃時有脆有嫩。
師傅單純用鹽烤出肉的香氣,
雞軟骨帶一點焦苦,
味覺層次很相當豐富。
第六串是外表烤至金黃,
飄著淡淡紫蘇香氣的雞肉丸。
不同於台式豬肉貢丸的脆彈,
日式肉末雞肉丸的口感是軟嫩的,
再加上紫蘇去調味,
使雞肉的清爽度大增。
第七串是醬燒茄子,
茄子雖軟卻不爛,
中間茄心仍帶有一點筋感,
比起鹽烤的料理方式,
包裹上醬汁的茄子更多汁,
而且讓茄子更香~
第八串是手羽燒,
即是我們熟悉的雞翅,
師傅巧妙地將雞翅對半解體,
能讓食客優雅的啃骨頭間的細肉,
雞皮烤得非常香,
邊吃邊吸吮油亮雞汁,
日式手羽燒的最極享用法!
第九串是鹽烤小番茄,
烤得恰當,
這串小番茄讓我敬佩師傅對於食材熟度的拿捏,
薄鹽的表皮像是手指泡水的皺感,
因此很容易咬開,
當番茄在口中破裂時,
內裡的汁液豐富而甘甜,
與輕盈的鹽味相融合,
創造出驚喜的口感對比。
番茄在脆、軟、爛這三個呈現中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,
是本次讓我最驚豔的燒鳥。
在所有串燒都結束後再來一杯清雞湯,
是日式燒鳥店的儀式感。
雞高湯的清甜沖去了口中厚重的油膩感,
邊品嚐邊回味方才每樣看似樸實卻不平凡的燒鳥,
『啊~今天的胃也滿足了吧!』
在串燒之間加點了茶泡飯,
是素樸的昆布茶泡飯,
拌進一點芥末,
辛辣卻不嗆口,
兩個人分著吃剛剛好~
雞湯送上桌前,
店員會前來詢問需不需要加點?
來一串烤山藥那是必須的!
究極厚片,口感清脆的山藥,
簡單用鹽帶出食材的原味,
咬下後傳來的喀滋聲,
牽著一點山藥絲,
初鹹後甜的回甘滋味,
就是山藥討喜的所有元素~
東京鳥喜的社長坂井康人對於串燒的執著,
從要求排列整齊、串在中心點、炭火的大小、上菜口味的輕重順序,
甚至連扇子的使用都嚴格講究,
能感受到為什麼東京鳥喜能被米其林評選為一星餐廳,
海外首家分店台北鳥喜也競競業業地把持品質。
這次來訪沒有吃到期待的串燒之王:燈籠,
(燈籠為老母雞的輸卵管、卵巢與連結著未覆殼的蛋黃,
因量少、取得不易故有串燒之王的美稱)
這樣就讓我更加期待下次再訪,
或是旅遊東京時,
到鳥喜本店去一窺燒鳥職人的風采!
台北鳥喜 produced by Toriki とり喜
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2樓(台北萬豪酒店)
時間:Monday – Sunday
Lunch 12:30pm – 02:30pm
Dinner 06:00pm – 10:30pm
近期留言